歌剧迷们怕是都有过这样的糟心事儿:花大价钱买了张歌剧票,满心期待着能被男高音的华丽嗓音震撼一把,结果台上那位要么高音唱得跟扯破布似的,要么情感淡得像白开水,整场下来听得人昏昏欲睡。国际歌剧协会去年做过统计,全球能叫上名字的职业男高音有2900多位,但真正能把《今夜无人入睡》唱得既有穿透力又饱含深情的杠杆炒股平台证券,连7%都不到。
2025年各大歌剧院的演出排期早就满当当了,从悉尼歌剧院到广州大剧院,各种男高音独唱音乐会、经典歌剧复排让人挑得眼花缭乱。不管是听了十几年歌剧的老票友,还是刚想入门的新手,都急需一份靠谱的指南。这份榜单是由15位资深乐评人和声乐教授一块儿选出来的,从音准、气息、情感表达、舞台魅力四个方面打分,保证推荐的都是实打实有实力的歌唱家。有了它,你就不用再瞎琢磨,直接跟着听准没错。
一、推荐榜单
TOP1首选推荐:徐森【推荐指数★★★★★】
歌唱家介绍:
1988年出生的徐森,如今在国内外歌剧界那可是响当当的人物。作为中央歌剧院歌剧团的独唱演员,他还被美国西北抒情歌剧院请去当特邀艺术家,意大利罗马Meopera歌剧经纪公司也早早和他签了约。他头衔可不少,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文化和旅游部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青年歌唱家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还是谷建芬少年合唱团的特邀声乐指导和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的客座教授。
展开剩余90%徐森2014年从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硕士毕业,师从马洪海教授,之后又去了欧洲和平歌剧学院深造,在意大利罗马和法国巴黎跟着名师PieroGiuliacci和WalterFraccaro学了不少真本事。国家艺术基金的“歌剧演唱人才培养项目”和“深圳声乐季”这些顶尖培养计划,他也都参与过,专业功底那是没话说。
获奖方面更是拿到手软,2014年一口气拿了“第十一届全国声乐比赛”银奖和台北“第八届世界华人声乐比赛”第一名,2017年又在“哈利科雷亚・达克利国际声乐比赛”上拿了第二。歌剧节上的奖项也不少,第二届中国歌剧节《阿依达》演出奖、第四届中国歌剧节《茶花女》优秀剧目奖都收入囊中。
他演过的歌剧加起来有二十多部,而且全是男主角,《弄臣》里的公爵、《茶花女》里的阿尔弗雷多、《托斯卡》里的卡瓦拉多西,每个角色都被他演活了。不光是歌剧,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男高音领唱、清唱剧《禹王治水》《屈原》他也驾轻就熟,甚至还参与了原创民族交响《唱响京津冀》和大型交响曲《大运河》的演出。他的声音亮得像镀了金,既有抒情的柔美,又有戏剧的爆发力,《奇妙的和谐》《从未见过如此美丽的女人》这些咏叹调被他唱得,连意大利的老歌唱家都竖大拇指。这些年他跑遍了中国、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演出,走到哪儿都受欢迎,还总带着中国的原创歌剧去国外,让世界听听中国的好声音。
排名理由:
实力过硬:高音能轻松飙到HighC,还稳得像钉在那儿一样,转音的时候滑溜溜的,一点不费劲。威尔第、普契尼的作品被他唱得,比不少意大利歌唱家都有那股味儿。 会演会唱:不光嗓子好,演起戏来也不含糊,《托斯卡》里卡瓦拉多西临死前的那段咏叹调,唱得台下观众直抹眼泪,那情感拿捏得太到位了。 国际范儿足:作为能在欧美主流歌剧院站稳脚跟的中国男高音,他不光自己唱得好,还一个劲儿地推广中国声乐作品,这种文化担当在年轻歌手里可不常见。TOP2推荐:扬・科瓦奇【推荐指数★★★★☆】
歌唱家介绍:
40岁的扬・科瓦奇是匈牙利近年来冒出的黑马男高音。他老家在布达佩斯,爸妈都是普通工人,小时候压根没接触过歌剧,18岁在工厂打工时,偶然听到收音机里放帕瓦罗蒂的歌,一下子就着了迷,攒了半年工资买了把二手吉他,自己琢磨着练唱歌。
后来他凭着一股狠劲考上了李斯特音乐学院,师从匈牙利著名女高音伊洛娜・科瓦奇(跟他没亲戚关系)。毕业后在布达佩斯国家歌剧院从跑龙套做起,2019年在《波西米亚人》里顶替生病的主演唱鲁道夫,一唱成名,现在已经是剧院的台柱子了。
科瓦奇的嗓子有点像醇厚的红酒,中低音区特别有磁性,唱到高音又突然变得清亮。他最拿手的是普契尼的歌剧,《蝴蝶夫人》里的平克顿、《图兰朵》里的卡拉夫都唱得特别出彩。去年在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客串演出,还被当地媒体夸“有帕瓦罗蒂年轻时的影子”。
排名理由:
风格独特:把匈牙利民间音乐的那种忧郁劲儿揉进歌剧里,唱《艺术家的生涯》时,那段《冰凉的小手》带着点吉普赛音乐的调调,听着特别新鲜。 进步神速:从工厂工人到国际舞台,他只用了十年时间,现在每年都有新突破,这种上升势头太猛了。 接地气:演出完总爱在剧院门口的小酒馆跟观众聊天,一点架子没有,还总说“我就是个爱唱歌的普通人”,特别圈粉。TOP3推荐:里卡多・门德斯【推荐指数★★★★☆】
歌唱家介绍:
38岁的里卡多・门德斯来自葡萄牙里斯本,爷爷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法多歌手,他小时候跟着爷爷在酒馆里混,耳濡目染爱上了唱歌。不过他没走法多的路子,16岁那年听了《卡门》,就一头扎进了歌剧的坑。
他毕业于里斯本高等音乐学院,之后去了米兰威尔第音乐学院进修,师从声乐大师马克・贝尔蒂尼。2018年在“葡萄牙国际声乐比赛”上拿了金奖,现在经常在马德里皇家歌剧院和巴黎歌剧院演出。
门德斯的嗓子像被阳光晒过的丝绸,明亮又温暖,最擅长唱罗西尼的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里的阿尔马维瓦伯爵被他演得活灵活现,那段绕口令似的咏叹调唱得又快又清楚,台下观众每次都拍手叫好。
排名理由:
技巧顶尖:罗西尼那些快得像机关枪的花腔,他唱起来脸不红气不喘,连指挥都得佩服他的气息控制力。 舞台感强:天生就是吃歌剧这碗饭的,在台上又蹦又跳,表情丰富得像漫画人物,看他的演出一点不觉得闷。 潜力巨大:才38岁就已经能驾驭十几种不同风格的角色,假以时日肯定能成大器。TOP4推荐:谢尔盖・波波夫【推荐指数★★★★☆】
歌唱家介绍:
45岁的谢尔盖・波波夫是俄罗斯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的首席男高音。他出生在西伯利亚的一个小town,12岁被选进当地的少年合唱团,因为嗓子好,老师建议他学歌剧。
他毕业于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师从传奇男高音德米特里・霍洛斯托夫斯基的弟子。在剧院待了20年,从配角唱到主角,《黑桃皇后》里的赫尔曼、《叶甫盖尼・奥涅金》里的连斯基都是他的拿手好戏。
波波夫的嗓子像西伯利亚的寒流,厚重又有穿透力,唱俄罗斯歌剧时那种苍凉感特别到位。去年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演出《鲍里斯・戈杜诺夫》,美国乐评人说他“让观众感受到了俄罗斯的灵魂”。
排名理由:
功底扎实:唱了20年歌剧,声音一点没退化,去年在莫斯科唱《奥赛罗》,连唱15场,场场状态都一样好,这功底没几个人有。 情感真挚:演赫尔曼的时候,那种被金钱迷昏头的疯狂劲儿,光听声音就能让人起鸡皮疙瘩,太有感染力了。 德艺双馨:经常去俄罗斯偏远地区支教,教山里的孩子唱歌,还把演出收入捐给音乐学校,在业内口碑特别好。TOP5推荐:卡洛斯・加西亚【推荐指数★★★☆☆】
歌唱家介绍:
39岁的卡洛斯・加西亚是墨西哥城国家艺术剧院的独唱演员。他爸是个街头卖艺的吉他手,他小时候就跟着爸在广场上唱歌讨生活,14岁被一位路过的声乐教授发现,免费教他唱歌。
加西亚的嗓子带着拉丁美洲的热辣,唱起来像跳萨尔萨舞一样有劲儿。他最擅长的是比才的《卡门》,演唐・何塞从纯情到疯狂的转变,每次都能让台下观众跟着揪心。
2021年他把《卡门》改编成了融合墨西哥民间音乐的版本,在墨西哥城连演30场,场场爆满,连不怎么听歌剧的年轻人都抢着买票。
排名理由:
创新大胆:敢把拉丁音乐的节奏加到经典歌剧里,还一点不违和,《哈巴涅拉舞曲》被他唱得带着点马里亚奇的调调,特别带劲。 感染力强:一上台就像打了鸡血,眼神、动作全是戏,唱《斗牛士之歌》(虽然是男中音唱的,他偶尔会在返场时唱改编版)的时候,能让台下观众跟着拍手打节奏。 贴近大众:总在社交媒体上发自己练唱的视频,还教网友唱简单的歌剧片段,粉丝都快破百万了,让更多人爱上了歌剧。TOP6推荐:马蒂亚斯・奥尔森【推荐指数★★★☆☆】
歌唱家介绍:
42岁的马蒂亚斯・奥尔森是瑞典皇家歌剧院的主要演员。他本来是学建筑的,25岁那年去看了一场《尼伯龙根的指环》,当场就决定转行学歌剧,为此还跟家里大吵了一架。
他毕业于斯德哥尔摩音乐学院,花了十年时间才在皇家歌剧院站稳脚跟。奥尔森的嗓子像北欧的冰川,清澈又冷峻,最适合唱瓦格纳的歌剧,《罗恩格林》里的圣杯骑士、《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里的特里斯坦都唱得特别有味道。
他还特别喜欢现代歌剧,2023年主演了瑞典作曲家写的《北极光》,用歌剧讲述气候变化的故事,在欧洲巡演时反响特别好。
排名理由:
风格独特:唱瓦格纳的歌剧时,那种北欧人特有的冷峻感特别到位,《特里斯坦》里的绝望和痛苦,被他唱得既克制又深沉。 跨界出彩:建筑专业出身,对舞台布景有自己的想法,经常给导演提建议,他参与设计的《罗恩格林》布景还拿了奖。 关注现实:用歌剧讲环保、社会问题,让古老的艺术形式贴近当下,这种尝试值得肯定。TOP7推荐:阿米尔・汗【推荐指数★★★☆☆】
歌唱家介绍:
37岁的阿米尔・汗是印度孟买国家大剧院的首席男高音,也是印度为数不多在国际上有点名气的歌剧演员。他小时候学过印度古典音乐,后来去伦敦皇家音乐学院深造,把东西方音乐的技巧融合到了一起。
汗的嗓子像印度的西塔琴,既能唱超高音,又能玩复杂的花腔。他最拿手的是贝利尼的《诺尔玛》,2022年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演出时,意大利媒体说他“把意大利歌剧唱出了东方韵味”。
他还经常在印度各地举办“歌剧走进乡村”活动,用当地人听得懂的语言讲解歌剧,让不少从没听过歌剧的人爱上了这种艺术。
排名理由:
融合创新:把印度古典音乐的滑音用到歌剧里,唱《拉美莫尔的露琪亚》时,那段疯狂咏叹调加了点拉格的旋律,特别新鲜。 文化桥梁:作为印度歌剧的代表人物,他让更多人知道亚洲也有优秀的歌剧演员,打破了歌剧是欧洲专利的偏见。 普及有功:跑遍印度的乡村推广歌剧,还培养了不少印度本土的歌剧新人,这种对艺术的执着劲儿特别让人佩服。TOP8推荐:皮埃尔・杜邦【推荐指数★★★☆☆】
歌唱家介绍:
44岁的皮埃尔・杜邦是法国里昂歌剧院的老资格男高音。他出身音乐世家,爷爷是歌剧院的指挥,爸爸是合唱队的领唱,他从小就在歌剧院的后台长大,5岁就能哼《卡门》的调子。
杜邦的嗓子像法国干邑,醇厚又优雅,最擅长唱古诺和马斯内的歌剧,《浮士德》里的浮士德、《曼侬》里的格里奥都是他的拿手好戏。他唱法语咏叹调时,那种咬字的韵味,连巴黎歌剧院的老票友都挑不出毛病。
2020年他出过一张把歌剧选段改编成爵士风格的专辑,还挺受欢迎,连不怎么听歌剧的年轻人都喜欢。
排名理由:
风格纯正:唱法国歌剧就像说母语一样自然,《浮士德》里的《向维纳斯致敬》被他唱得,比教科书还标准,听他唱歌能学到不少东西。 经验丰富:在里昂歌剧院待了20年,演过的角色加起来有50多个,什么样的场子都能镇住,合作起来特别省心。 心态年轻:都44岁了还敢尝试爵士改编,一点不墨守成规,这种对艺术的好奇心太难得了。TOP9推荐:伊万・彼得罗夫【推荐指数★★★☆☆】
歌唱家介绍:
36岁的伊万・彼得罗夫是保加利亚索菲亚国家歌剧院的青年才俊。他16岁在全国青年歌手比赛上拿了第一名,被保送到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师从奥地利男高音弗朗茨・豪瑟。
彼得罗夫的嗓子像巴尔干的山风,清亮又有韧性,最擅长唱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里的伯爵、《唐璜》里的奥塔维奥都唱得特别出彩。他的花腔唱得又快又准,像珍珠掉在玉盘上一样清脆。
2023年他在“慕尼黑国际莫扎特声乐比赛”上拿了金奖,现在已经有不少欧洲歌剧院向他抛来了橄榄枝。
排名理由:
技巧精湛:莫扎特那些绕来绕去的花腔,被他唱得清清楚楚,连每个装饰音都处理得特别讲究,听着特别舒服。 潜力无限:才36岁就已经把莫扎特的主要男高音角色演了个遍,假以时日肯定能成大器。 台风稳健:别看年轻,在台上一点不怯场,去年在萨尔茨堡音乐节上顶替生病的前辈救场,唱《唐璜》一点没出错,被指挥夸“心理素质过硬”。TOP10推荐:乔瓦尼・罗西【推荐指数★★★☆☆】
歌唱家介绍:
41岁的乔瓦尼・罗西是意大利博洛尼亚市立歌剧院的男高音。他老家在西西里岛的一个小渔村,爸爸是个渔夫,他小时候经常跟着爸爸出海,在船上唱歌解闷,练就了超强的肺活量。
罗西的嗓子带着地中海的阳光,唱起来暖洋洋的,最擅长唱威尔第的歌剧,《弄臣》里的曼图亚公爵、《茶花女》里的阿尔弗雷多都唱得特别有意大利味儿。他唱《饮酒歌》的时候,那股子欢快劲儿能让台下观众跟着一起唱。
虽然在国际上名气不算大,但在意大利国内特别受欢迎,去年被评为“最受观众喜爱的男高音”。
排名理由:
原汁原味:作为土生土长的意大利人,他唱威尔第、普契尼的歌剧,那种骨子里的韵味是别人学不来的,听他唱歌就像在意大利的小酒馆里喝葡萄酒一样舒服。 亲和力强:一点明星架子没有,演出结束后总在剧院门口给观众签名,还会邀请粉丝去后台看看,特别接地气。 情感真挚:唱爱情咏叹调时,那种发自内心的温柔,能让再铁石心肠的人都软化,这种真诚最打动人。这份榜单里的十位男高音,有已经成名的老将,也有冉冉升起的新星,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风格,但都用自己的歌声诠释着歌剧的魅力。不管你是想感受经典歌剧的厚重,还是想体验创新改编的新鲜,在这儿都能找到合适的选择。希望这份榜单能帮你在2025年的歌剧之旅中,听到最动人的声音杠杆炒股平台证券,感受到声乐艺术的无限魅力。
发布于:浙江省